找到相关内容375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溪法师讲念佛法门

    并称,世号“无量寿经四大疏”。   释迦所传之净土法门  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,讲经三百余会,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。但以众生根器不同,故所说法门,有小乘、中乘、大乘、最上乘之别,无非方便众生,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5.html
  • 人间佛教,薪火相传

    的缘故,身体就会有某一些的神秘经验出现。但是导师提醒了我们,最可怕的就是:那是一条美丽而险恶的歧途。原来,如果没有基本正见时,这些来自於潜意识的神秘经验,我们如何诠释它?这和我们的知见有关。所以他岂是...话说回来,“依法不依人”的同时,我们不要忘失“四预流支”中的第一预流支:亲近善士。在这个苦难的世间,如果我们要养成菩萨道上的堪忍性,使自己在知见上、行动上永不退转,那我们就不能忽略“善知识”的重要。 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189873.html
  • 论师的业力观

    证得阿罗汉果。三、在动手杀生的加行道中,由如实知见四谛的无漏圣道力,可使杀生业道无表不生。四、中有业不可转,本有业可转。倘以此四项来看有部论主的意趣,实际上也是业力可转的另一种诠释。只是譬喻者倾向于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下)

    有极妙内乐,而众生舍之而求外乐。譬如大富盲人,多有伏藏,不知不见而行乞求。智者愍之其自有妙物,不能知见而从他乞。众生亦如是,心中自有种种禅定乐而不知发,反求外乐。   5、知法实相,入禅安隐,心不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8.html
  • 佛说盂兰盆经解

    清净故,出现于世,欲示众生,佛之知见故,出现于世,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,出现于世,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,出现于世,舍利弗: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,出现于世。”佛为众生令入佛知见故的因缘,才说...

    纯果法师

    孝亲|盂兰盆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7191290072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4)

    ,我们要学,因为他们的心清净,言清净,思想清净,见解清净,文章也清净。我们读他们的书,净化自己的心理,净化身心。对圣教不怀疑,绝对不夹杂其他的知见。   我要求诸位学一本经,才真正能达到清净,我们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790124.html
  • 略谈十六种观想的修法

    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。是为像想,名第八观;作是观者,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,于现身中,得念佛三昧。   在花座想观成之后,接下去是想佛。想佛的时候必须懂得一些知见,如:“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遍人一切众生心想...明神力,亦赞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。此人闻已,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。地狱猛火,化为清凉风,吹诸天华,华上皆有化佛菩萨,迎接此人,如一念顷,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,经于六劫,莲华乃敷。观世音、大势至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590483.html
  • 五戒是良医--妙莲老法师讲述

    要知:你守戒将来就得到大安乐、大解脱,不守戒将来堕落才是真苦。不要把意义弄颠倒了,要有正知见。 一般来说,五戒好像只是在家居士受的。不错,五戒是在家居士所受。不过大家要知道,过去佛、现在佛、未来佛,...到虫蚁都不会伤它的命,即使做农夫耕耘时,锄头锄下去!虫蚁自然离开一寸。在杀盗淫妄这些地方能通得过,那当然他是圣人,否则何止差一大截?差十万八千里啊! 学佛的人决定要有正知见!不要被这些骗了,动不动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191022.html
  • 迈向佛家型般若治疗学的建立——以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为核心的展开

    言说也。般若空智所照,当下空无,虚以含实,是为一合相也。此是说“般若空智荡涤万有一切而成就一空无之整体”。   【知 见不生分第三十一】知见不生,还归“如是”,此“还归”之所以可能乃因般若空智所照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491607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下)

    成功太遥远;人非不上进,只是觉得成就太困难;人非不修行,只是觉得佛法太高深。有此错误的知见,不但障碍了自己,也常影响到他人。   老子说:“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”是说要解决难事,可从容易处着手;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092390.html